《樹猶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選集,主要收錄他回憶個人經(jīng)歷、親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紀念亡友的《樹猶如此》將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稱為“以血淚、以人間最純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兩篇寫友人的新作:畫家奚淞修佛之旅《尋找那一棵菩提樹》,救助上萬艾滋孤兒的杜聰《修菩薩行》。書中作品多成于作者“五十知天命”之后,以文會友,情
《四方食事》是一本以飲食為主軸的汪曾祺散文集,傳達汪老一個可愛的人生感悟:不熱愛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只有懂吃、會吃的人,才能感受到活著的美好。春日里的櫻桃、夏日里的西瓜、秋日里的河蟹、冬日里的小肥羊,吃是時間的變化;梔子花包的湯圓、桂花做的蜜醬、玫瑰花的糕餅,吃是自然的饋贈;喝酒的琉璃盞、品茗的陶瓷杯、盛水果的玉盤子
散文集。書稿收錄散文作品百余篇,大部分曾在報刊公開發(fā)表。第一輯“明月照鄉(xiāng)愁”,主要記錄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摯愛等情愫,用寫實筆法刻畫故鄉(xiāng)、家族多位有經(jīng)歷、有特點的人物;第二輯“生活萬花筒”,主要記錄對生活、生命、真善美等的感悟與思辨;第三輯“行走山水間”,主要記錄對祖國秀美風光、地域風情等的旅行體驗、體悟。作品篇幅短
《文壇綴英》是一本關于揚州文化名人的散文集。作者王鴻在歷史的長河中艱難打撈文化精神的碎片,試圖為一批曾為揚州文化建設作出杰出貢獻卻逐漸被人淡忘的已故名人,如張青萍、薛鋒、晏炳森等,記錄下他們生前的驕人業(yè)績和感人往事。《文壇綴英》以真情實感再現(xiàn)了清晰鮮活的揚州文化名人群像,生動展示了揚州文化名人的生活狀態(tài)與桑梓情懷,提供
這是作者近幾年所寫的散文、隨筆,分三輯。內(nèi)容以對生活的謳歌為主,間雜有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有敘事散文、抒情散文、游記,還有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童年文學啟蒙的回憶,對工作經(jīng)歷的反思,對人生的正能量的弘揚與思索,對名勝古跡、一花一草、山水間的記錄和歌頌,以及對父愛母愛的深沉寫實。作者娓娓道來,簡潔而真摯真情。文字里的人文情懷和
本書為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校慶紀念文集,作者張新科曾掌校多年,其從自身真實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出發(fā),以散文形式呈現(xiàn)了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發(fā)展流變與風物人情。通過回望來路,憶海拾貝,采擷那些閃耀在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歲月年輪中的人與事,致敬先賢,映照現(xiàn)實,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本書包含三重特質,即既是一個學者獨特生命記憶的固化
《教育的100種語言》由教育名家李鎮(zhèn)西在丹麥游學的日記結集而成,第二版對第一版的內(nèi)容進行了優(yōu)化,并新增了作者2023年5月第三次赴丹麥考察教育的新見聞和新感悟。書中涉及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升學選擇、中丹教育的不同等多方面的主題,為我們?nèi)轿唤议_丹麥學校教育的面紗,助力廣大教育工作者開闊國際視野、重新審視教育。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收錄作者數(shù)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60余篇,按照內(nèi)容分為幾個章節(jié),有的談民俗鄉(xiāng)情,有的描寫當?shù)氐淖匀伙L景,有的談論當?shù)孛,有的抒發(fā)自己個人的成長感受。作品主要反映湖南湘鄉(xiāng)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通過人物和風俗,展示湖湘文化,贊頌本地人那種吃苦耐勞、不怕犧牲、敢于爭先的奮斗精神。很多篇章是從小處著眼,通過生活細節(jié)展現(xiàn)人
本書是一部書信集,以丁聰、蕭乾、李世南、姚雪垠、茅盾、范用等人與荒蕪的書信往來為線,講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體現(xiàn)了七位先生的為人處世之道,同時,窺見改革開放前后國內(nèi)知識界的思想狀況和文學走向繁榮的事實。每一封書信,或是對民族的熱愛,或是對文學的思考,或是對日常的頓悟。本書以文學作為最基本的出發(fā)點,對荒蕪和友人之間的書
《江南無所有:古蘭月全新散文集》,這是浙江知名作家古蘭月全新文旅主題散文集,從第一部暢銷散文集《你不慌,世界不荒》出發(fā),走向更寬廣的世界,這一次她希望把多年來遇見的美好分享給讀者!敖蠠o所有,聊贈一枝春”,特別收錄“武藝小隱記”“金華山畫卷”等流傳甚廣文章,古蘭月用“美文作畫”這些文章集結,如同一份“來自江南”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