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講述愛心人士李根林等人,從自發(fā)地參加愛心活動,到依法創(chuàng)建公益組織,并在組織中成立黨支部,帶領數(shù)百名愛心人士數(shù)年如一日地幫助弱勢群體、關注留守兒童和捐資助學的艱辛歷程。作品用小說的筆法和語言,刻畫愛心人士心路歷程及自我成長的過程,反映出新時代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后,對精神和內心歸屬的需求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書以九葉派詩人唐湜為中心,講述唐湜和他的文友莫洛、趙瑞蕻、胡景瑊、林夫、金江、林斤瀾、鄭伯永等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用斷點式截取替代全局式概述,來反映浙南地區(qū)一批充滿理想信念的知識分子,以強烈的愛國激情,投身于革命事業(yè),憑借巨大的精神力量,收獲學業(yè)上的累累碩果,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本書收錄55名在2020年獲得國家級表彰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基層衛(wèi)生先進人物的基本信息和抗疫事跡。
本書作者講述了2019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間從江蘇省溧陽市到陜西省漢陰縣掛職的往事。共二十八章,內容包括:要去掛職、漢陰報到、開始調研、首次參加省考、任職與分工、疫情期間、敲定扶持項目、招商引資、消費協(xié)作等。
本書為紀實性文學實錄,反映廣東深圳市“東深供水工程”上世紀六十年代一段波瀾壯闊的建設歷史,頌揚了決策者、建設者及當?shù)厝嗣癯绺咚枷刖辰绾途耧L貌。2021年4月,“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因其是上世紀一項特殊的水利工程,深圳市特別是羅湖區(qū)人民幾十年來為東深供水工程做出了很大犧牲,付出了艱辛勞
本書為長篇報告文學。作者以曾經的黨報老新聞工作者、多次給新華社寫內參的老記者、從事20余年調查研究的老秘書長的身份,在衡中蹲點調研采訪100天,與100多位學校領導、不同學科的老師、不同班級的學生、不同年代畢業(yè)的老校友以及家長志愿者、保安、炊事員、樓管員進行了座談,走遍了校園的每個角落,聽了所有能聽懂的課,詳細了解了衡
本書全面而詳實地記述了上甘嶺戰(zhàn)斗及其延伸為上甘嶺戰(zhàn)役的全過程,展示了彭德懷和志愿軍總部的偉大的戰(zhàn)略決策,以及秦基偉的膽識和獨特的指揮藝術,歌頌了廣大志愿軍戰(zhàn)士為了朝鮮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為了祖國的和平和安寧,浴血奮戰(zhàn),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一部以最新解密資料重寫60年前那場震撼世界的上甘嶺之戰(zhàn)
本書是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文學作品,精選50余位英雄人物,對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懷著崇高的信仰,涌現(xiàn)出來的英雄進行禮贊。其中既寫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者李大釗、浩然正氣的方志敏,又寫到了地下戰(zhàn)線英雄錢壯飛、盡忠報國的張自忠和陳樹湘等;既寫到各個重要時期的英雄人物,又敘寫愛國人士魯迅、抗日先鋒趙登禹、謝晉
本書是一本紀實性的文學作品。撰寫了一位教師退休后仍心系教育,心系中華文化文明傳播。為實現(xiàn)漢語文化走出去,一個人踏上去異國他鄉(xiāng)圓教授漢語、傳播中華文化之夢的精彩旅程。書中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又一讀者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作者在書中給出了一種答案,當然不是的答案,是一種看法,一種認知和對待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一名退休教師在異國
偉大的時代更需要用心去記錄。在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的大背景下,被媒體稱為“扶貧網紅”的駐易縣碾子溝村精準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王文坡,始終堅持“以我手寫我心”,他深入基層,記錄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扶貧故事,用柔軟細膩的筆觸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故事以小見大,生動體現(xiàn)了看似平凡的中國北方山村農民在這場與貧困斗爭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