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從鳥類行為及其生活地入手的鳥類觀察圖鑒。作者基于專業(yè)的鳥類學知識和豐富的野外鳥類觀測經驗,以別具趣味的視角,介紹了460余種鳥類在不同情景下的行為。五位英國優(yōu)秀動物手繪師為本書繪制插圖,展示了這些鳥類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真實形態(tài)和行為。本書跳出一般鳥類圖鑒的傳統(tǒng)分類,按照大類別進行劃分,通過大小、形狀、棲息地和行為來
本書是在完成了為期3年的深圳市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項目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們在深圳多年的專題研究成果編寫而成。本書首次系統(tǒng)地闡述了深圳地區(qū)陸域脊椎動物的分布、區(qū)系組成及特點;重點研究了在項目執(zhí)行期間發(fā)表的4個新物種(其中有3個新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深圳),以及深圳市452種本土陸域脊椎動物的地理分布、瀕危和保護等級、深圳種群狀況
本書是實驗動物科學叢書中Ⅳ比較醫(yī)學系列中的一部,主要介紹比較醫(yī)學的一個分支研究領域——比較組織學的相關內容。比較組織學是對不同生物體的機體微細結構進行比較分析,揭示其間的異同及對相關功能的不同作用和影響的學科。本書編者長期從事實驗動物組織病理學專業(yè)研究和教學工作,在實驗動物組織學及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構建和基礎研究方面積
本書主要介紹了大絨鼠能量代謝和產熱特征的研究、大絨鼠能量代謝調節(jié)的節(jié)律性研究、不同溫度條件下大絨鼠能量代謝的研究、光照對大絨鼠能量代謝的影響、食物對大絨鼠能量代謝的影響、運動及外源激素等對大絨鼠能量代謝的影響、血清瘦素與下丘腦神經肽(NPY、AgRP、POMC、CART)對大絨鼠體重和能量代謝的調節(jié)、大絨鼠繁殖生物學的
本書是在作者自2011年開始對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qū)的鳥類進行實地調查及監(jiān)測的基礎上,對現階段該地區(qū)鳥類調查的系統(tǒng)總結。本書記錄了該地區(qū)鳥類18目62科261種及亞種,按**的鳥類分類系統(tǒng)——《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鄭光美,2017)中使用的系統(tǒng)編排整理。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包括《在胡同》《在公園》《在郊野》,是一套給6~10歲少兒的城市自然觀察圖鑒。 《在公園》是該系列的第二冊,分別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京植物園、北京動物園、天壇公園等城市公園中作為“故事發(fā)生地”,講述了棲息及生活著這些公園中的常見動植物的知識及其自然“故事”。書中還附有北京觀鳥時間表,帶孩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包括《在胡同》《在公園》《在郊野》,是一套給6~10歲少兒的城市自然觀察圖鑒。 《在胡同》是該系列的第一冊,從家里到胡同、到市場、到城市綠化帶的角度,講述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常見動植物的知識及其自然“故事”。書中還有鍛煉動手能力的小操作,比如:如何制作昆蟲標本、人工鳥巢等。 一起來發(fā)現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包括《在胡同》《在公園》《在郊野》,是一套給6~10歲少兒的城市自然觀察圖鑒。 《在郊野》是該系列的第三冊,從城市荒地到荷塘、溪流,再到山林,講述了城市郊野的野生動植物的知識及其自然“故事”。書中還有關于如何制作植物標本等趣味與實操兼并的小知識。 一起走出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成為進階的自
在《鳥類的崛起:2.25億年的進化》這本書中,作者利用新發(fā)現的化石記錄并結合古生物學界的最新研究,為我們展示了遠古時期,鳥類的起源、進化。這套“動物的崛起”系列,包括《魚類的崛起》《鳥類的崛起》《兩棲動物的崛起》《海洋哺乳動物的崛起》四本,有較多精美配圖。作為古生物學家總結的動物進化類讀物,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本書從動物的姿態(tài)入手,介紹了不同種類動物的姿態(tài)和這些姿態(tài)所代表的意思。動物為了生存而進食、保存和繁殖后代。然而動物們的生存方式和“社會環(huán)境”在我們人類看來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