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作者系統(tǒng)地分析和研究了前期維特根斯坦意義理論的問題實質(zhì)、思想來源以及主要內(nèi)容,認為前期維特根斯坦意義理論是要闡明意義是如何可能的這一康德式的問題,意義圖像論則是對于這一問題的根本回答。作者還重點考察了前期維特根斯坦與波爾茲曼、赫茲、弗雷格以及羅素等人思想之間關聯(lián),辨析了前期維特根斯坦意義圖像論
巴塔耶是一個矛盾綜合體。他與馬松、拉康、佩尼奧等人情真意切,卻與布勒東、薩特長期不和。他積極投身公共生活,卻是一個尼采式的離群索居者。巴塔耶與他所處時代的思想風潮激烈對抗,同時對這些思想的要義加以揚棄和改造。在藝術、文學、社會學、心理學、神學、經(jīng)濟學等眾多領域,他都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對二十世紀哲學和文學領域的后結
在《惡,或自由的戲劇》中,薩弗蘭斯基邀請讀者做一次進入黑暗之心臟的探險之旅。他思考的基點是偉大的神話——原罪,該隱和亞伯、約伯、普羅米修斯的原罪。然后是從古代和基督教征服惡的嘗試(柏拉圖和奧古斯丁),到霍布斯、格倫的限制策略,再到啟蒙運動以降改善人類的失敗的規(guī)劃、諾斯替派的抉擇,以及薩德、波德萊爾或約瑟夫??康拉德等近
本書以作者所譯,楊祖陶先生校的《判斷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5年第四次印刷)為讀本,采取逐節(jié)講解的方法,盡量追蹤和重現(xiàn)出康德本人在寫作該書時的思路;而在某些困難的地方則根據(jù)需要進行逐句講解,特別是較困難的序言和導言部分。經(jīng)過這樣的解讀,康德《判斷力批判》中的難點已基本掃除了,這些解讀大都根據(jù)作者在大學
時至今日,尼采思想仍然是西方哲學史、文學史、思想史上無法繞過的一個難解之謎。其核心觀點也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價值重估的社會觀點,永恒輪回的宇宙規(guī)律,作為人類理想的超人學說,作為歷史解讀的權利意志!赌岵伤枷雮饔洝窂哪岵煽釔鄣囊魳分郑罁(jù)他生平的重大事件與著述順序,清晰地展示其思想的發(fā)展脈絡與主旨,最后以提示其思想
本書為“胡塞爾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算術哲學》和《邏輯研究》之間胡塞爾文獻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爾1890—1910年間在雜志上發(fā)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爾遺稿中在本卷中首次發(fā)表的若干文字。原則上,只有胡塞爾自己希望發(fā)表在雜志上的手稿,或者是與他實際發(fā)表的著作有直接關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遺稿的增補文本
本書分為形而上學批判、回歸經(jīng)驗世界、生成意志學說3章,包括哲學主題的轉(zhuǎn)變、虛假的“存在”、虛構的“主體”、經(jīng)驗、自我、思路演進、本源性差異等內(nèi)容。
在《會飲篇》中,柏拉圖制造了一系列演講鼓吹愛,這影響了從古到今的作家和藝術家。早期基督教哲學家將它視作心靈到達天堂之旅,費奇諾(意大利文藝復興思想家)對《會飲篇》的研究結論則激發(fā)了文藝復興以來詩人和藝術家的靈感,同時使柏拉圖式愛情成為公共演講的常用詞。《會飲篇》中的主題或者意象不斷出現(xiàn)在建筑、繪畫、音樂創(chuàng)作中,愛是對善
本書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來,已經(jīng)成為當代哲學*重要也*有爭議的著作,同時也讓阿蘭·巴迪歐成為今天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哲學家!洞嬖谂c事件》是巴迪歐對其哲學藍圖*全面的論述,他重新梳理了自柏拉圖以降,經(jīng)由笛卡兒、斯賓諾莎、萊布尼茨、黑格爾、盧梭、拉康的歐洲哲學傳統(tǒng)。在深度上,他的這個宏大的哲學藍圖足以與海德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歷史上偉大的哲學家教您智慧、生活的書籍。其次,叔本華并不是教你如何發(fā)展、發(fā)達、發(fā)奮,而是告訴你人生的本質(zhì)是什么?從而得出人生的幸福來自何處。明白了這兩點,您就會生出人生的智慧。 亞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夠得到的好處分為三類:外在之物,人的靈魂和人的身體。而叔本華也沿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認為決定凡人命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