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邊少民族史料匯編》的初稿是王世威先生於1999-2002午,以八十五歲高齡,花費三年時間,從《資治通鑑》中一條條手鈔摘編而成的。王世威先生去世后,其家人曾將初稿錄排為電子文稿,並刻錄光盤分贈親友。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利用到王世威先生的這份勞動成果,在王先生逝世五週年之際家人決定將此書正式出版。
《楚雄民族文化論壇》第二輯(彝族虎文化專輯)與讀者見面了。彝族歷史與文化研究,是楚雄師范學院的特色學科,也是優(yōu)勢學科!懊褡鍖W”于2006年11月被遴選為云南省省級重點學科,正是發(fā)揮和體現了這一學科優(yōu)勢!冻勖褡逦幕搲肥恰懊褡鍖W”學科建設的陣地,我們希望以此為平臺,穩(wěn)步推進“民族學”學科建設,打造學術團隊,提高學
云南省是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非常豐厚的一個省份,并于2003年10月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首批綜合性試點。云南省16個市(自治州)、129個縣(區(qū)、市)中,有民族自治縣29個,與越南、緬甸、老撾等國家接壤的縣25個。在全國除漢族外的55個少數民族中,屬云南省本省獨有并世居的民族有15個,占去了全國
本書圍繞西南學術史、邊疆史地、民族傳統(tǒng)文化、民族關系、民族法學、民族現狀等論題進行了全面的研究。
《鄂溫克民族傳統(tǒng)社會與文化》一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鄂溫克民族的文化遺產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從自然風光、服飾、飲食、居舍、生活用品、生產交通工具、婚喪嫁娶、文化娛樂、風俗禮儀、宗教信仰、歷史人物等方面予以分類,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對鄂溫克民族文化的弘揚、發(fā)展和傳承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全書共四章:第一章考察元末以迄15世紀末滿族先民的氏族部落組織和管理機構。這段歷史是滿族形成史中最乏研究的,也是本書用力最多之處。第二章考察16世紀初至1616年間滿族政治組織、軍事組織和公共權力在部落舊制度的廢墟上逐步形成的過程。第三、四兩章考察金國始建到清朝奠基(1636)二十年間國家制度的遞嬗演進,從“八王共治”
本書是研究云南少數民族村寨文化的現狀、變遷及相關問題的社會學專著。分為概述、歷史及建國后。改革開放以來,現存狀況等幾個時期的平面描述,并指出存在的問題,最后以四個典型的村寨調查、分析個案結束全書。本書資料豐富,脈絡清楚,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水書,水語稱為“勒雎-泐雎”,是水族古文字(水族文字——水文字——水字)、水族書籍(水書)的漢譯通稱,是水族信仰文化、民間知識雜糅的綜合典籍!八畷怂夜逃兄幕,非得自外傳者甚明。”“水書與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間,當有若干姻緣關系!边@是著名學者岑家梧教授于一九四三年到水族地區(qū)調查之后的認定。咸豐庚申(一八六〇),西南
貝葉文化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巴利語系南傳佛教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演進和變化以及社會科學研究思路的不斷開闊,研究者更加解放思想,逐漸敢于接觸佛教的核心部分。貝葉文化就是通過記載在貝葉上的巴利語系南傳佛教經典,了它的主張、哲理和內涵這些南傳佛教最核心的部分,這比僧團制度、寺院管理這些問題重要得多。貝葉文化這
秀美而縹緲的瀘沽湖,獨特而神秘的摩梭人,令無數人心醉神迷。本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客觀地描述了瀘沽湖的民俗和風情,以及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對其影響,從而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解讀和思考。全書大體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靈秀神奇的自然美景、虔誠神秘的文化信仰、溫馨和睦的母系家族、獨特浪漫的走婚習俗,神圣隆重的摩梭葬禮,內容真實客觀,圖片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