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國寶級”野生動物藝術大師理查德·韋瑟利,時隔40年,出版的第2部自然科普圖冊,一本將人文、科學、藝術完美融合的作品。書中,作者理查德·韋瑟利結合自己50年 來前往世界各地,對鳥類和自然世界的深入研究和觀察,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精美的藝術繪畫,介紹了非洲、大洋洲、南極等世界各地的鳥類。全書近300幅藝術品級手繪插
本書詳細解讀藍冠噪鹛的生活習性、生態(tài)行為、生物特點、種群結構、食物補給和棲息環(huán)境,介紹與藍冠噪鹛相依相伴的中華秋沙鴨、白腿?賴茸蠲老绱彐腦吹鈉淥湎∧窶嘁約版腦吹姆繽寥飼,演益|巴誒短煜攏四窆布以啊鋇娜思湔姘1臼楹嵌镅、林学、謪学、生态学、讋蚧坞yУ饒諶藎ü誥虼罅渴妨,坝嵿领域的专业知蕛稌炿yв镅員硐鄭
本選題為套書,分《北戴河觀鳥野外手冊》《北戴河觀鳥百年歷史》2冊,《野外手冊》主要介紹近百年來在北戴河沿海濕地發(fā)現(xiàn)的500余種野生鳥類,通過照片影像幫助讀者認識的同時,介紹了它們在北戴河沿海濕地的生活環(huán)境、居留狀態(tài)、保護等級等信息;《百年歷史》介紹了自1911年以來在北戴河濕地考察調研的中外鳥類學者與他們在北戴河濕地調
骨頭能講述動物的故事。這本書用詩意的語言和清晰的插圖解密頭骨的語言,揭示它們曾經(jīng)屬于的動物的特征和行為。在本書中,頭骨不僅僅是曾經(jīng)存在的生物的遺跡,它們能帶我們穿越時間,走進這些動物過去的生活。頭骨在說話,用孔洞、牙齒和裂縫講述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食性和生存技能。與書中的老師和孩子一起,展開野外調查,觀察森林里六種不同的動
中國的鶴文化源遠流長,可從人類的鳥類圖騰崇拜開始。從鶴窠村的傳說遺址,到各類人文詩詞歌賦、音樂書畫書法藝術等,開展一條人文之鶴的文化科普線路。浦東作為海里生長出來的土地,歷經(jīng)幾千年的海邊灘涂濕地的變遷,這里孕育的鶴鳥文化,與環(huán)境、生態(tài)聯(lián)系起來,對應至如今的鶴窠村,可帶讀者對于上海浦東地域的鳥類鶴類知識、華亭鶴在鶴窠村的
這是一部關于中國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承襲與光大。作者王秀杰20世紀80年代初期即與鶴有了親密接觸,對中華數(shù)千年鶴文化的探尋與研究已有30余年,有較深入全面的了解與深刻的體會。作者十分注重所用材料與圖片的原始性、真實性,書中16余萬文字,200余幅圖片,筆筆有宗;文集引用鶴典故傳說40余個,引用史載典籍
在動物世界中,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動物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嘴巴吃東西,很多動物還發(fā)展出了用肢體幫助取食的本領。但對于鳥兒來說,在能夠飛上天空的同時,也喪失了利用前肢進行抓握的能力。于是,鳥兒成功地開發(fā)了自己的嘴巴,演化出被稱為“喙”的獨特結構。這是一本適合3-8歲兒童的科學繪本。作者獨具匠心,以充滿趣味的兒童視角,聚
本書為2023年甘孜州州級林草重點項目資金資助項目,屬于第三極選題。本書全面梳理、修訂完善了全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脊椎動物資源名錄,通過藏漢雙語文字形式編輯整理甘孜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脊椎動物的識別要點、保護等級及種類分布等,圖文并茂,它的出版有助于了解甘孜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脊椎動物具體情況,對當前大力提倡的綠色環(huán)保和
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紹了微型水生動物生境、定義和內容以及研究現(xiàn)狀。第二章介紹了原生動物的主要特點、典型代表動物和實驗研究方法。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別介紹了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的主要結構、典型代表動物和實驗研究方法。本教材在參考了水生生物學相關教材基礎上,將原生動物根據(jù)新的分類系統(tǒng)進行修訂,提供了典型代表種類的描述和圖片。
這是一套啟發(fā)青少年思維的科普圖書,也是一套畫面精良的漫畫書,書中通過新奇有趣的漫畫內容,將鮮為人知的冷知識繪制出來,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知識合集。本套書一共3冊,分別在內容上涵蓋了千奇百怪的動物、恐龍及滅絕動物和發(fā)明發(fā)現(xiàn)等主題,涉及300多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從特別的角度引出,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例如,黃鼠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