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2018年童心的視界第四屆全國兒童剪紙展作品選,共收錄兩百余幅獲獎佳作及12篇論述剪紙藝術教育的文章。兒童們以千年承載入剪來,時代新風呈畫卷為主題,用剪紙作品描繪生活的豐富多彩,歌頌祖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暢想科技發(fā)展給未來世界帶來的巨大變化,表現出對生活、祖國的熱愛,展現了剪紙水平及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
通過立體紙藝,將長安盛世之景濃縮進長安一百零八坊;東市西市買東西;長安麗人多嫵媚;雁塔梵音動長安;唐詩光芒映千古;九天閶闔開宮殿;絲綢之路連歐亞這七個跨頁中,重現大唐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高度繁榮,民族融合、八方來朝的空前盛況,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大國風范。
在多年的努力運作下,東海水晶的產業(yè)模式不斷趨于成熟,采集、加工、包裝、銷售等一系列產業(yè)鏈條的運作高效而有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水晶文化的學術研究、水晶藝術的推陳出新、水晶創(chuàng)作者的培養(yǎng)選拔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些“內功”的修煉,將直接決定著東海水晶未來能夠走到多高、多遠。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yè)
成都博物館(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選取館藏皮影文物精品,以史為經,以事為緯,完整梳理清代、民國與現代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成都皮影文物,從影偶美學角度對館藏皮影文物藏品進行研究,探討成都皮影藝術的起源發(fā)展概況,對皮影文物分門別類,從頭茬、帽飾、人物身段、動物神怪、砌末布景等方面一一圖片展示,生動具象又妙趣橫生地介紹成都皮影,內
黎錦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6月,“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被國務院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錦文化的遺產保護和傳承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海南黎錦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的研究成果,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黎錦的起源與傳承,分為五章,分別從黎錦起源、黎錦技藝、特殊技藝、黎錦服
荊楚裝飾紋樣藝術探析
設計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思索的過程。從調研用戶需求,到構建產品原型、塑造產品造型,再到勾畫設計細節(jié)、完善裝飾紋樣,很終形成產品方案。本書是江岸飛老師多年以來在陶瓷產品、陶藝創(chuàng)作、產品設計、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領域探索的積累。本書分為六個部分,包括日用陶瓷產品設計、陶藝設計、生活陶藝、VI及產品包
本書聚焦中國傳統(tǒng)金工技藝。以中國傳統(tǒng)“五金”(金、銀、銅、鐵、錫)材質為橫向維度,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的金工傳承技藝有針對性地融入其中,以對具有代表性的金匠的訪談為基礎,充分呈現中國傳統(tǒng)金屬工藝在材質與技藝方面的豐富性;以金匠的師承關系為縱向維度,通過對個人經歷、家庭關系、生活點滴等內容的訪談,結合社會背景、時代
本書涵蓋標志設計的基礎知識,再次辨明標志與標識,溯源國內外標志的誕生,近現代中外標志的誕生、演變與現代標志的設計偏好,豐富標志設計的歷史與案例。 作者在教材編寫中,整理個人多年一線課程教學的設計觀念與實際設計過程的心得體會,整理學生優(yōu)秀的課業(yè)案例進行分析講評,解答學生的困惑,提出作業(yè)指導建議。 設計離不開市場的應用
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中西文化激蕩下的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變遷,有助于全方位了解全球化語境下景德鎮(zhèn)陶瓷器物、生產體系、組織形式、文化信仰(即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等的傳承與重構,對于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的發(fā)展與弘揚,異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乃至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都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相比較以往的研究,本研究在以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