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終結”由美國學者丹托提出,并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泛的爭議。新世紀以來,藝術終結命題成為文藝學和美學中重要話題。圍繞著這一命題的指向、藝術和文學的命運、中國是否存在藝術終結現象等議題,很多學者參與其中,進行論證和論爭。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學者還以此為基點,思考當代中國文藝學、美學的發(fā)展路徑。因此,本書意在探究這一命
《文學地理學》輯刊是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的年會論文之精選,由曾大興等主編,每年一輯,已出七輯。作者均為中、日、韓三國從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學者,包括楊義、蔣凡、劉揚忠、朱壽桐、周尚意、王兆鵬、張三夕、鄒建軍、陶禮天、夏漢寧、高人雄、戴偉華、海村惟一(日)、金賢珠(韓)等知名學者。本輯刊設有“文學地理學學科建設”、“文學地理學
《廣東文學藍皮書》是由廣東省作家協會編,廣東省作家協會是在黨的領導下,接受中國作家協會指導的全省作家自愿結合的專業(yè)性人民團體。協會成立以來,作家們深受時代大潮的感召和浸染,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貼近現實生活、反映改革開放、高歌時代主旋律的優(yōu)秀作品,由此形成了廣東主流創(chuàng)作的特點,受到全國文壇的注目。全書按年度每年實施編寫,設長篇小
《中國文學研究》是*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板的學術期刊,研究范圍涵蓋中國古代文學的各個領域。及時反映當今學界的前沿問題和學術進展,為海內外學術研究提供學術平臺。目前已出版了三十三輯,在本專業(yè)內有一定影響。本輯《中國文學研究》收入論文19篇,內容涵蓋先秦至清代著名作家、作品的考辨、分析和
麥家作品在西方世界的廣泛傳播,被稱為當代文學海外傳播過程的一個奇跡。該書廣泛收集和整理了麥家作品在西方世界譯介與傳播的手文獻,包括了翻譯、評論、出版、營銷、收藏等方面的資料,系統梳理了麥家作品風靡海外世界的背景與緣由,同時還收入了麥家與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對談等珍貴文獻,再現了法蘭克福書展“麥家之夜”的盛況,為當代文學海
《時代精神與文藝創(chuàng)造》以時代精神與文藝創(chuàng)造的關系為基本理論聚焦點,將所收文字分編為四輯。首輯“與世推移:文學主潮的歷史流變”,對新時期之初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現實主義小說創(chuàng)作的歷史流變、作家作品、文化底蘊、時代精神風貌等作了整體性系統性的論析;第二輯“亂花迷眼:變革時代的多彩影像”,對近四十多年來諸多作家作品,尤
本書編選了數十篇關于內蒙古作家馮苓植其文、其人的評論集,這些文章既梳理了作家馮苓植一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脈絡,也展現了他與作家、評論家、出版家之間的深情厚誼。書中收錄的文章基本都是文學界著名作家、評論家撰寫的對馮苓植先生作品的評論。例如,一代文學理論大師錢谷融老先生在97歲高齡時為《馮苓植文集》寫的總序;上海著名的出版家江曾培
這是一本學術研究著作。本書主要從文藝民俗審美這一視角切入,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以及文藝民俗學的原理,研究和分析川籍作家馬識途文藝創(chuàng)作民俗審美。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在對民俗審美、民族化相關問題以及文藝創(chuàng)作民俗審美內涵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文藝民俗審美的社會功能性意義,并將此運用到馬識途文藝創(chuàng)作民俗審美問題的分析研究中。分別從
本書收錄宋人文話,包括論文及事,即記述文人軼事、文章本事及有關見聞的資料;以及論文及辭,即對文章的藝術批評鑒賞,包括理論主張、作家作品品評、體類辯析、文法句法字法及資料真?zhèn)慰急娴荣Y料。本書所收資料包括宋人文話專著和輯錄兩個部分。宋人文話專著指作者本人編著的文話或后人輯錄并為學界認可的文話專著。輯錄部分則遍查宋人經、史、
故事重新開始了/文學傳播研究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