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為慶祝公司成立65周年而編輯出版的弘揚企業(yè)文化叢書中的一本。本書收錄了2017—2021年五年間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涌現出的57名集團公司級及以上勞模和6個省級及以上先進集體的感人事跡。收錄的文章主要有:這五年,煤海星辰最閃亮;勁度嚴冬春風來,初心如磐再出發(fā);眾志成城向未來等。這些勞模事跡不僅
本書是一部人物傳記。本書以平實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近代知名實業(yè)家、教育家張謇(1853-1926)半生苦讀考中狀元、棄官下海興辦實業(yè)、投資教育文化慈善的艱苦奮斗的一生。張謇出生于江蘇海門市的農民家庭,半生苦讀于41歲高中狀元,興實業(yè)、辦教育、做公益,一生創(chuàng)辦了20多個企業(yè)和379多所學校,積極籌辦公益事業(yè),使南通被譽為“
本書是一本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普及讀物。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漫長的歷史,在數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學文化系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古代先賢們對于科學思想和技術的發(fā)展都作出了大量貢獻。許多古代科學家的科學技術發(fā)明,都走在那些推進了工業(yè)革命的歐洲學者前面。本書從古代科學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出發(fā),選取農學、數學、天
本書通過深入的人物傳記和寫實手法,細膩記述了寧培森、陳達、倪元興等杰出科學家的個人歷程和科研故事,透露出他們對科學的無限熱愛和對國家的深沉情感。并通過講述他們在科研道路上的堅韌探索與無私奉獻,展現了科學家們的智慧、特有的探索精神和家國情懷,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本書不僅是對科學家們的致敬,更是一份對科學精神
《李四光畫傳(第三版)》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詳細地展現了李四光不平凡的一生,同時也從側面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地質找礦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書不僅記錄了李四光個人的重要時刻和貢獻,而且反映了新中國地質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整個發(fā)展歷程。李四光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地質學領域的貢獻對中
在作者的想象里,文翁像一根竹子,在巴蜀大地俯仰,竹飛為林,影化為海。本書通過“儒學的神通”“文翁開啟‘郡學’與生命意義”“博士張寬的蹤跡史”等10多個主題篇章,描述了文翁為蜀人開天目的一生,不僅包括文翁化蜀的歷史功績,也有文翁與蜀學、文翁治水、文翁石室、文翁家族等相關故事。作者沒有將自己局限在一個“講故事的人”,而在歷
本書以展現盧良恕院士的學術人生與成就貢獻為主線,通過將記錄盧良恕院士從事的重要任務和參加的重要活動的照片與其主要學術思想相結合的形式編撰呈現。照片注明時間、人物、參加活動、會議主題、盧老貢獻等,文字稿的學術思想內容要原汁原味節(jié)選自盧院士的成果、論文、專著、講話等。
本書根據史料真實、資料完整、提煉精當的原則,對張世明教授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特色診療技術、著作、醫(yī)案、醫(yī)話和史料的文獻及相關研究項目成果進行匯總、挖掘、整理與評價。全書主要分生平簡介、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學術訪談、論著提要、學術傳承等部分,對張世明教授學術淵源及傳承、臨床經驗及學術創(chuàng)建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總結。本書反映了張
本書系統整理王成榮先生真實的個人成長經歷、學術發(fā)展、工作貢獻和培養(yǎng)傳承等,分為“生平簡介”“學術思想”“論著提要”“臨床經驗”“習用方劑及藥物”“學術傳承”“學術年譜”七大模塊,重點突出其臨床驗方、驗案及用藥特色。全書內容豐富,切合臨床,深入淺出,從中可較深刻地領會其中醫(yī)辨證思維、診治經驗等,有利于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
本書是著名中醫(yī)骨科專家杜自明骨傷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的集成之作,杜自明懸壺濟世60年,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以醫(yī)技名震成都,1955年奉調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創(chuàng)立了牽、嵌、擠、靠,卡、抵、繃、碰的“正骨八法”和“子骨找母骨”的骨折整復原則。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杜自明先生生平簡介,杜老治療骨傷、筋傷疾病的特色診療技術,杜老學術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