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道西起陜西潼關,東至河南新安,全長約500里,是溝通長安、洛陽兩座都城的主干道。有唐一代,帝王將相或平民百姓來往兩京,都需經行此道。它不僅是一條繁忙的交通道路,還是一條唐詩誕生和傳播之路,幾乎所有詩人都曾在此漫游,并留下無數(shù)不朽詩篇,生動記錄了崤函古道在歷史變遷中的千姿百態(tài),成就了一條廣闊而厚重的唐詩之路。 《崤
本書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出現(xiàn)的種種名物加以歸類注疏和考證,按照草、木、鳥、獸、蟲、魚、星宿、雜考等細分為八個類目,共283個名物,每個名物之下,配以精美的插圖。并根據(jù)《毛詩詁訓傳》《爾雅》《說文解字》《本草綱目》等典籍的眾家之長進行注疏,采用最新考古成果和現(xiàn)代科學分類方法,對一些名物進行補充和糾誤。
笠翁對韻+聲律啟蒙
牟應震《詩問》是一部極具特色的《詩經》學著作,其治《詩》不恪守漢宋門戶,而是實事求是,成一家之言。在解《詩》方面,牟氏敢于提出新說,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注重分析詩篇的比興手法,常別出心裁。用以《詩》解《詩》,貫通群經的解讀方法,是其過人之處。其不足之處亦在于標新立異,濫用假借,以致許多解釋難以使人信服!对妴枴肥且徊可朴诎l(fā)現(xiàn)
本書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對敦煌詩集中出現(xiàn)的佚詩、佚句逐一箋釋、疏通文義,并分析其藝術特色;對敦煌詩集中出現(xiàn)的與傳世刻本中相異的字、詞、句進行分類歸納,分析寫本異文的特征與價值,推斷寫本異文形成的原因。在對敦煌詩歌寫本進行整理研究時,既遵循文字、音韻等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又特別注意不同詩歌寫本的文本形態(tài)及個性特征。不僅使敦煌
我看唐詩多繁華
“廉恥學派”作為晚晴、民國桐城派的核心,以顧問創(chuàng)作和批評為中心,在全國形成了重要的文化影響力,為晚晴、民國學壇、文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選題以“蓮池學派”及其文藝思想為研究對象,對“蓮池學派”的古文理論、詩學思想、游藝之學,以及三者之間交融會通的文藝思想進行立體交叉研究。
本書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吳承恩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它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后遇見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得真經的故事。本書是對《西游記》的評論。
《人生五味:蒙曼品zui美唐詩》是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蒙曼老師講解唐詩的作品。本書以為喜、怒、哀、樂、怨五種人生情感為切入點,帶領我們從人生五味的視角,體會唐詩里的五情五味。詩是人寫的,也是寫給人的。人的一生,從縱向看,是四季,從橫向看,是五情。四季是春夏秋冬,對應著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
本書是一部在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優(yōu)秀博士論文基礎上形成的文學研究專著。江湖詩派是南宋中后期人數(shù)眾多、遍布東南、中南詩壇的詩歌流派,通過對體現(xiàn)詩派成員群體特性的酬唱詩歌的分析,重新審視江湖詩派的形成過程?傮w來說,江湖詩派成員主要聚集在兩浙東西路、福建路、江南西路,形成以杭州、永嘉、莆田、南豐南城等地為中心的地域內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