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穆木天先生首先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他的象征派風格的詩歌創(chuàng)作,他的那些關于新詩發(fā)展和詩歌運動的評論,都曾在文學史上起過引領作用,因而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穆先生有大量的翻譯作品問世,特別是他對巴爾扎克的譯介,時間早,數量大,在中國現代翻譯史上有獨特貢獻。于是,人們又把他
學術前沿論壇由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自2001年創(chuàng)辦以來,論壇以“立足學術前沿,把握時代脈搏,聚焦民生國是,探討發(fā)展思路”為宗旨,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蘊和優(yōu)質的學術資源為依托,先后圍繞“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三大主題舉辦主論壇10場和分論壇202場,編輯出版《學術前沿論叢》10套,已經
《現代中國(第14輯)》的編刊宗旨乃在專業(yè)的學術刊物之外,兼具強烈的現實及文化關懷,以“20世紀中國”為討論對象,保持一種延續(xù)著傳統而又關注著當下的目光。本輯設“演講”、“論文”、“書評”三大欄目,所收各文學理精到、邏輯明晰、表述曉暢。
本書收錄了吳秋輝的遺稿,內容包括《中國文字正變源流考》、《齊魯方言存古》、《周易考略》、《詩經正誤》、《楚辭正誤》等文章。
眾聲喧嘩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思想文化的一個顯著標志。面對眾聲喧嘩的90年代中國思想文化的復雜狀況,對話也許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應對方式。對話涉及人文精神的討論、知識分子的分化、大眾文化的興起、新保守主義的出現、文學的多極化趨勢、文學批評的失據、詩歌尷尬的境遇、網絡文學的“橫空出世”,有清理,有分析,有評價,多少能夠反映
《學術隨筆·守先待后:文化與人生隨筆》匯集的文字,按內容可歸為四類:“文化守望篇”反映對當下社會文化包括現代性的反思、批判與建設性的意見;“教育反思篇”搜集了對大中小學教育和文科科研之體制與現狀的檢討、省察與建議的部分文章;“人生拾貝篇”是個人讀書、生活經歷、實踐的感悟、體驗;“沒齒難忘篇”則記錄了對親人、師長的緬懷。
于2009年4月21日正式啟動的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做表率”讀書活動,是為響應黨中央號召、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而舉辦的一項學習活動。該活動由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和新聞出版總署聯合舉辦,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承辦,中央電視臺“子午書簡”欄目組、人民日報社、新聞出版報社等單位協辦,旨在通過定期推薦書目、舉辦讀書講壇、邀請名家導讀
本書共分五部分,收錄了《桃、桃花與中國文化》、《圖騰崇拜與人類文化之初分》、《論文化及文學的全球化、民族性與多元化問題》等文章。
作為一名上過山、下過鄉(xiāng)、做過工、留過洋的杰出女性學者,她閱歷豐富且多才多藝,實現了女性氣質和學者風范的完美結合,她博學但不虛華,明察卻不瑣屑,寬容而不粗疏,自主又不張揚,在專業(yè)領域和教育界廣受欣賞和尊重。她就是孫祁祥!鄂筒郊肥菍O祁祥教授的第一部個人文集,分為演講錄、訪談錄和隨筆錄三個部分,內容涵蓋作者對自己作為一位
《學鑒(第4輯)》繼續(xù)此前的學術路線,以經、史、子等國學內容為主,《學鑒(第4輯)》主要內容包括:《周易》新集校、古禮新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