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章太炎的古學功底為鏡,映照漢語穿越千年的美學光芒。這位被梁啟超譽為“清代學術殿軍”的國學大師,以訓詁考據(jù)為鑰,打開漢字形音義的神秘寶庫:從甲骨文的龜甲裂紋到唐詩的平仄韻律,從“人”字的躬身意象到“江”字的濤聲回響,每個字符都承載著先民的智慧與文明的密碼。書中不僅解析《說文解字》《廣雅疏證》等典籍中的語言智慧,更將
該書從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紅色文獻中選出400種文獻,分為“領袖著作”“黨的發(fā)展歷程”“黨辦的高等教育”“延安十三年事業(yè)”及“人大珍本”五個專題,予以系統(tǒng)整理和展示館藏紅色文獻。其中“領袖著作”專指毛澤東著作;“黨的發(fā)展歷程”包括早期共產主義作品譯介、早期工人運動、其他革命家著述,及中共建黨史上的代表性事件的總結性論著
本書匯集了張鎧研究員關于“美國中國史研究”的學術成果。全書分為九章,分別介紹了美中貿易與美國中國史研究的奠基、美國中國史研究專業(yè)隊伍的形成及其史學成就、當代美國中國史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國際學術思潮對美國中國史研究的影響、美國學者魏斐德和費正清的中國史研究、太平洋學會中國精英與美國中國學研究、“中國皇后”號開辟直達中國貿易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中國”這個詞可以無比熟悉,也可以感到陌生。因為中國的幅員太遼闊,歷史太悠久,多元一體的豐富性太五彩繽紛,而每一次盛世和每一次劇變中,中原、邊疆乃至歐亞大陸的古老民族都曾扮演過關鍵性角色。你能否想象,“中國”這一名字的由來,乃是因為這片土地曾是科技最先進的地方?你能否想象,秦制或許與波斯和匈奴都
《地圖上的中國史》(下)是一套面向青少年的中國古代史通識讀物。全書上冊下冊3096頁的篇幅,159幅全彩地圖,282頁重大事件地圖專題,以及777處擴展模塊、1282張書畫文物彩圖,全景式描繪了中華民族從神話時代到晚清鴉片戰(zhàn)爭近5000年的壯闊畫卷。 全書以時間為線,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五個重點構筑歷史,以
《地圖上的中國史》(上)是一套面向青少年的中國古代史通識讀物。全書上冊下冊以3096頁的篇幅,159幅全彩地圖,282頁重大事件地圖專題,以及777處擴展模塊、1282張書畫文物彩圖,全景式描繪了中華民族從神話時代到晚清鴉片戰(zhàn)爭近5000年的壯闊畫卷。 全書以時間為線,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五個重點構筑歷史,
作為中國人,我們對于中國這個稱呼再熟悉不過。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名字,展現(xiàn)了我們的祖先對于自己所處的國度乃是中央之國的文化自信。但是其他文明是怎么稱呼我們這個國家的呢? 本書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對中國這一偉大國家的多樣稱呼,從語言、歷史、文化三個維度展開,分十章細致剖析了這些稱呼背后的深厚意蘊與演變軌跡。作者以豐富的史料和
怎樣讀中國歷史:呂思勉談歷史學習
自2013年開始,華中師范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開始在大數(shù)據(jù)歷史研究以及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合作,在專業(yè)課程設置方面,大數(shù)據(jù)歷史專業(yè)開設了諸多較有特色的專業(yè)課程,其中《大數(shù)據(jù)與中國歷史》系列講座系高等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共同舉辦,每年邀請10余位海內外在量化歷史研究、數(shù)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專場的資深教授、新銳青年學者做專題講座,本
本書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歷史、文學等豐富的文化常識展現(xiàn)出來,讓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增長知識。該書內容廣泛,涵蓋了從先秦到近現(xiàn)代的中國文化精髓,介紹了大家應該知道文化常識。同時,書中還穿插了關于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的知識,讓讀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該書還注重培養(yǎng)讀者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