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詩集。收錄了復旦大學汪涌豪教授游歷各國之詩文,在詩歌藝術和文化鑒賞方面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詩歌總共分為“第一輯/愛一切復雜如圣書”,“第二輯/仰眾神有光“,“第三輯/致遠方至大的風景”,“第四輯/它的名字”,以一種從古今中外詩歌傳統(tǒng)中取精用宏的新詩筆法,匯聚成其自有的典雅雍容抒情形式。在汪教授的游歷年輪中,這些詩
《樂園》是詩人昆鳥繼《公斯芬克斯》《壞手》之后的又一本詩集,收錄詩歌。本書具有獨特氣質與深邃內涵,其在詩歌意象奇崛且富有深意、情感真摯而復雜多元、主題深邃兼具探索精神及語言靈動且富有節(jié)奏感,展現(xiàn)出鮮明特色與較高水準。作者坦言《樂園》是“最赤裸、最無私”的詩集,既是對自我的剖白,亦是對讀者的邀約——進入這座語言樂園,見證
絲絨隕最新詩集《阿茲海默獸》分為“阿茲海默獸”和“宇宙脫粒機”上下兩輯,收錄作者2020-2024年創(chuàng)作的眾多詩歌。詩作運用大量獨特意象,表達復雜情感與對世界的深度思考。上輯阿茲海默獸以個體獨特視角,描繪內心世界與對生活、世界的感知。這些詩反映生活中的孤獨、困惑、痛苦,以及對自我和世界的追尋。下輯宇宙脫粒機深入探索生命
《晚安早晨》是詩人亞述的第一部公開出版詩集,時間跨度從2008年至2023年。詩集以獨特視角與豐富意象,展現(xiàn)生活感悟、情感世界及對社會的思索。像《那時鳥鳴》用“那時鳥鳴在一個邊界上雕琢。時間的喙”描繪時間流逝,借景抒情;《航船》借航船的漂泊,如“我是航船,在無盡的海上漂游,但也可能明天就是盡頭”象征人生的未知與探索,展
編者團隊花費近十年,通過文獻檢索、實地走訪,蒐輯全國各地乞巧歌及乞巧節(jié)俗相關文獻記錄。稿中前言敘乞巧節(jié)俗的起源、早期狀況、傳播至各地的過程、乞巧歌的演變、地方志的記錄等;輯錄說明文獻來源、收錄標準及整理體例等;正文以地區(qū)分類,羅列全國各地乞巧歌,又設“地點不明乞巧歌”一節(jié),收錄不明地區(qū)的乞巧歌,每個地區(qū)的乞巧歌后,附當
阿契貝是一位在非洲本土出生、成長并接受完整教育的黑人英語作家,他的主要小說和評論都從本土知識分子的內部視角反映了非洲當代社會、歷史和文化的變遷,因此他的文學寫作、批評以及其他活動都具有典型的后殖民地特征。本書棄后殖民理論不用,而獨辟蹊徑,選擇了理論相關性和闡釋力更強的“小民族文學”理論,針對非洲文學批評中的幾個重大議題
本書內容包括:一號牢房、贗品、個人感受、幽靈、上個星期一、猴跳山、繞頸之物、美國大使館、顫抖、婚事、過不了明天、固執(zhí)的歷史學家。
本書通過一個十五歲少女康比麗的視角,講述了一個表面和諧、敬虔的尼日利亞資產(chǎn)階級家庭內部的壓抑和紛亂,也勾勒了尼日利亞政變背景下社會的困頓和躁動。康比麗和哥哥扎扎以及他們的母親終日受制于父親極度苛刻、狂熱的宗教戒律。這一切終止于他們對伊菲歐瑪姑媽一家的拜訪——受自由、果敢的表兄妹的激勵,康比麗和扎扎逐漸敢于尋求個人的獨立
納丁·戈迪默(NadineGordimer,1923-2014),是南非當代文壇最優(yōu)秀卓越的女作家,199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創(chuàng)作緊緊圍繞南非社會問題,描畫了南非的地理景色與不公平社會中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戈迪默的創(chuàng)作視野恢宏開闊,種族問題是她作品中分量最重的議題,同時還觸及倫理、生態(tài)、全球化、性別、成長
國際大獎小說--小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