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治理的固有特點在于代議制度的缺乏,而更多關注于股東層面的權利沖突。公司法律制度拘泥于"群商貯本錢做生意"的觀念,而不同于發(fā)源地的以廣義的委托-代理關系為中心形成的法律制度。《代議制的公司:中國公司治理中的權力和責任》關注于董事會為中心的治理制度,詳細考察了從董事會在中國的異化,到現(xiàn)行的權力責任配置,再到董事義務和責任,以及公司理論上的中國版本,并基于比較法和實證法的視角,對相應的法律制度進行了檢討。
《代議制的公司:中國公司治理中的權力和責任》關注對不同學說的體系化,是在對學術文獻的綜述基礎上形成的。作者希望展開的是交響樂團的陣容,而并非是個人的獨唱或串場。但同時,還是以獨白的方式展開的,帶著作者對各種觀點的評價。奉獻給偏好于簡潔化理解問題的讀者以及喜歡邏輯和辯難的讀者的。
鄧峰,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后。中國經(jīng)濟法、公司法、證券法等領域非常著名的年青學者。
1 為什么需要董事會
1.1 董事會的法律原則
1.2 效率理論的解釋
1.3 歷史和政治理論的考察
1.4 日本和中國近代化中的董事會
1.5 現(xiàn)有制度的檢討
2 董事會的中國模式
2.1 董事會的角色光譜
2.2 中國的股東本位
2.3 中國董事會權力的考察
2.4 假定沖突和制度反應
2.5 中國模式的制度和思想淵源
3 中國模式的公司治理
3.1 公司法中的進化理論
3.2 公司法中的路徑依賴理論 1 為什么需要董事會
1.1 董事會的法律原則
1.2 效率理論的解釋
1.3 歷史和政治理論的考察
1.4 日本和中國近代化中的董事會
1.5 現(xiàn)有制度的檢討
2 董事會的中國模式
2.1 董事會的角色光譜
2.2 中國的股東本位
2.3 中國董事會權力的考察
2.4 假定沖突和制度反應
2.5 中國模式的制度和思想淵源
3 中國模式的公司治理
3.1 公司法中的進化理論
3.2 公司法中的路徑依賴理論
3.3 中國的公司治理模式
3.4 中國公司法的路徑依賴
3.5 進化的可能、局限和路徑
4 忠實義務
4.1 中國的規(guī)則和改進方案
4.2 已有實踐和法律責任
4.3 公司利益的缺失
4.4 理論追蹤的解釋
5 注意義務模式的領導責任
5.1 政治責任還是法律責任
5.2 領導責任的界定
5.3 督導系統(tǒng)的責任
5.4 激勵和組織公共性
6 業(yè)務判斷規(guī)則
6.1 內(nèi)涵和適用
6.2 由來和進化
6.3 標準和批評
6.4 價值和技術
6.5 辯護、理性和借鑒
7 中國公司理論的檢討
7.1 財產(chǎn)還是人格
7.2 Stockholder vs. Stakeholder
7.3 公共性維度下的公司
7.4 公共性理論
并非結(jié)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