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電路的基本理論與分析方法。全書共分為11章,第1章介紹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第2章介紹電路的等效變換,第3章介紹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第4章介紹電路定理,第5章介紹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第6章介紹一階動態(tài)電路分析,第7章介紹相量法基礎,第8章介紹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的分析,第9章介紹耦合電感,第10章介紹電路的頻率響應,第11章介紹三相電路。本書適合各類高等院校電類相關專業(yè)的本?茖W生學習使用,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自學和參考。
《電路分析基礎》基本概念講述清晰,易于讀者接受理解;基本分析方法講解透徹,步驟明確,讀者易于掌握;習題及解答配置齊全,難易度適中,方便學生自學和教師施教。本書可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等專業(yè)的大學生教材;對從事電類專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以線性電路為基礎、以電路理論的經(jīng)典內容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的電路理論的水平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出發(fā)點,共分為三個部分:第1部分主要介紹直流作用下電路的一些分析方法,如等效變換、回路電流法、節(jié)點電壓法、戴維南定理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一階動態(tài)電路的分析方法;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交流穩(wěn)態(tài)電路的分析,包括相量法、耦合電感、電路的頻率響應和三相電路等內容。其宗旨是掌握相量分析法,把時域變量轉換為頻域變量,再應用第1部分介紹的分析方法解決問題。 本書按照電類相關專業(yè)教學的要求,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實際,以突出重點、強化應用為指導,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guī)律,在闡述時盡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重點和難點,盡量精講細講,保證知識的連貫性,便于學生課后自學和閱讀,也有利于學生對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電路中的對偶關系比比皆是,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若能理解并掌握這一關系的應用, 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若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電路中的對偶現(xiàn)象將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有:張荊沙(第8章至第11章)、葛蓁(第4章、第6章、第7章)、宋朝霞(第1章、第5章)、趙慶(第3章)、馬華玲(第2章)。全書由張荊沙負責策劃、統(tǒng)籌。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查閱和參考了諸多作者的文獻,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同時由于時間、水平有限,書中尚有不足和謬誤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編者
第1章電路模型和電路定律1
1.1實際電路與電路模型1
1.2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2
1.3電功率和能量4
1.4電阻和電導5
1.5獨立電源7
1.6受控電源9
1.7基爾霍夫定律10
習題113
第2章電路的等效變換16
2.1電路等效變換的概念16
2.2電阻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17
2.3電阻的Y變換19
2.4電源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21
2.4.1理想電壓源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21
2.4.2理想電壓源與支路的串并聯(lián)等效22
2.4.3理想電流源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22
2.4.4理想電流源與支路的串并聯(lián)等效23
2.5兩種實際電源模型的互相轉換24
習題226
第3章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29
3.1電路的拓撲基礎29
3.2KCL和KVL的獨立方程數(shù)32
3.3支路電流法33
3.4回路電流法35
3.5節(jié)點電壓法39
習題343
第4章電路定理47
4.1疊加定理與齊次定理47
4.1.1疊加定理47
4.1.2齊次定理50
4.2輸入電阻51
4.3替代定理52
4.4戴維南定理與諾頓定理55
4.4.1戴維南定理55
4.4.2諾頓定理59
習題461
第5章含有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65
5.1運算放大器65
5.2運算放大器的電路模型66
5.3典型電路分析67
習題569
第6章一階動態(tài)電路分析72
6.1儲能元件72
6.1.1電容元件72
6.1.2電感元件77
6.1.3電容、電感的串并聯(lián)79
6.2換路定則80
6.2.1動態(tài)電路及其方程80
6.2.2動態(tài)電路初始值的計算81
6.3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83
6.3.1RC串聯(lián)電路的零輸入響應83
6.3.2RL串聯(lián)電路的零輸入響應87
6.4一階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89
6.4.1RC串聯(lián)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89
6.4.2RL串聯(lián)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91
6.5一階電路的全響應93
6.5.1全響應的兩種分解方式93
6.5.2三要素法96
6.6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102
6.6.1單位階躍函數(shù)102
6.6.2單位階躍響應103
6.7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105
6.7.1單位沖激函數(shù)105
6.7.2單位沖激響應106
習題6109
第7章相量法基礎113
7.1正弦量113
7.2復數(shù)116
7.2.1復數(shù)的表示形式116
7.2.2復數(shù)運算117
7.3相量表示法118
7.3.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118
7.3.2相量圖及旋轉相量119
習題7120
第8章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的分析122
8.1阻抗和導納122
8.1.1阻抗122
8.1.2導納123
8.2電路的相量模型123
8.2.1單一元件的相量模型123
8.2.2電路的性質125
8.2.3KCL和KVL的相量形式126
8.3相量法分析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126
8.4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的功率129
8.4.1二端網(wǎng)絡的功率129
8.4.2任意阻抗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計算132
8.5功率因數(shù)的提高134
8.6最大有功功率傳輸135
習題8135
第9章耦合電感139
9.1耦合電感的電路基礎139
9.1.1自感139
9.1.2互感139
9.1.3耦合方式140
9.1.4同名端140
9.1.5耦合系數(shù)140
9.2去耦等效變換141
9.2.1耦合電感的串聯(lián)141
9.2.2耦合電感的T形連接142
9.2.3耦合電感的并聯(lián)143
9.2.4無直接連接關系的耦合電感144
9.3理想變壓器146
9.3.1變壓器理想化的三個條件146
9.3.2理想變壓器的主要性能146
習題9148
第10章電路的頻率響應152
10.1網(wǎng)絡函數(shù)152
10.2RLC串聯(lián)電路諧振152
10.2.1諧振條件152
10.2.2諧振特性153
10.2.3品質因數(shù)154
10.3RLC串聯(lián)電路的頻率響應155
10.3.1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的選擇性155
10.3.2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的有效工作頻段(通頻帶)156
10.4RLC并聯(lián)電路的諧振157
10.5濾波器簡介158
10.5.1濾波器的分類158
10.5.2低通濾波器工作原理159
習題10159
第11章三相電路162
11.1對稱三相電路162
11.1.1對稱三相電源162
11.1.2對稱三相電源的連接方式163
11.1.3對稱三相負載及其連接方式163
11.2對稱三相電路的重要關系式163
11.2.1用電源側來推導線電壓與相電壓的關系式164
11.2.2用負載側來推導線電流與相電流的關系式165
11.2.3結論166
11.3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計算167
11.3.1YY形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方法167
11.3.2其他類型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方法167
11.4不對稱三相電路的概念169
11.5三相電路的功率170
11.5.1三相電路的功率170
11.5.2三相電路功率的測量171
習題11172
參考文獻175